美景醉了京津客 休闲农业借势兴
春天踏青赏花,夏天绿荫漫步,秋天采摘果实,冬天滑雪溜冰。近年来,京津周边农业游的兴起,鼓起了我省农民的钱袋子,带动了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。
“京畿”乡村,美景醉了京津客
立夏刚过,北京市蔬菜花卉所的张教授和十几个朋友,利用周末闲暇来到位于涿州境内的河北润雅农业休闲园区,观赏美丽的田园风光、采摘水果、夜宿幽静的田间小木屋。
小木屋别具一格,搭建在地头草丛中。“伴着花香鸟语入睡,别有一番滋味。”张教授介绍,河北润雅农业休闲园区距北京1小时车程,成了他和家人、朋友休闲的好去处。
不仅涿州,在永清县杨家营村,绿树掩映的村庄里,一栋栋农家小院幽雅静谧。三五成群的京津游客徜徉其间,尽享休闲之乐。“离开嘈杂的城市,避开人挤人的景区,来村里感受田野气息,心情很好。”来自天津的王女士说。
近年来,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,我省乡村风光吸引了大量京津游客,当地村民借机把农家乐、农业庄园等搞得风生水起。
5月中旬,香河县刘宋镇庆功台村的1.3万亩荷塘满眼碧绿,一派水乡风光。现在不光买藕的客商络绎不绝,很多京津游客也慕名而来。种藕大户陈恩发介绍,去年,天津游客王玉琳一家到万亩荷塘赏荷花、品尝藕汁藕粉后,又专程过来购买了20箱新藕。每年5月至8月,香河县万亩藕荷基地都能吸引50多万人次的京津游客。
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脚步,我省环京津地区推出各具特色的农业节庆活动。在大厂“都市农场”,游客可体验农耕,也可坐上马车采摘天然果蔬。涞水县野三坡山花节,每年都吸引大量京津游客前来赏花观景、品味乡村生活。目前,我省拥有环京津乡村旅游乡镇、各类休闲农庄200多个,北京人、天津人则成了这些地方的常客。
“休闲”商机,鼓起农民钱袋子
湛蓝的天空、清澈的河水、绵延的藕塘、葱郁的荷叶……香河县刘宋镇的万亩荷塘将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相结合,荷花定情园、观荷厅、荷宴园、牤牛场旧址等14处景观引人入胜,京津冀游客慕名而至。在荷花盛花期间,日接待游客最高可达万余人。
以万亩荷塘为平台发展休闲农业后,刘宋镇荷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目前,已栽植牡丹仙子、大地红、珍珠6号观赏荷花12000多株,花莲、红莲、藕莲、睡莲应有尽有。一亩荷塘除去投资成本,农民亩纯收入3000多元。
前些年,刘宋镇经济条件在全县比较落后,现在已名列前茅。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,引进企业对莲藕进行深加工,开发藕粉、荷叶茶或是藕饮料等产品,提高莲藕种植业的附加值,逐步打造“荷花之乡”的文化。
七彩的西红柿、紫色的生菜,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叶菜;小葱贴饼子、南瓜疙瘩汤、玉米面菜团子……青县司马庄有机农业特菜种植基地的“百菜宴”让京津游客大饱口福,菜农收益颇丰。
柴鸡蛋一枚3元、绿色蔬菜一斤16元、黑猪肉一斤30元……“五一”假期,保定昌利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赚得盆满钵溢。
据不完全统计,去年,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,收入超过65亿元,其中,京津游客的“贡献”可圈可点。
协同互动,助推休闲农业上档升级
“京津游客不仅给我们带来收入,还带来新的理念,促进了休闲农业上档升级。”保定昌利农业旅游观光园总经理刘进禄感触颇深。
昌利农业旅游观光园虽说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,但前些年以绿色蔬菜种植采摘为主,经营方式单一。近两年,随着京津游客的增加,单一的采摘细化为田园生态农业区、农耕文化体验区、西厢文化感悟区、有机果菜采摘区、水上乐园和休闲度假区等多种农业业态。踏青、赏花、采摘、农事体验、垂钓,一年四季,游客都可以在园区找到乐趣。
京津相对富足,但土地资源短缺,发展休闲农业受限,而环京津的河北,地域广阔,平原、丘陵、山地、高原、海洋等地形多样,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条件。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张秋生介绍,近两年,以环京津区域为重点,我省开展了“省十佳现代休闲农业园区”创建活动,在北京周边投入打造了10个生产要素聚集、科技装备先进、管理水平高、一二三产业融合、生态环境优美、观光体验功能齐全、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休闲农业园,成为促进全省农业转方式、调结构,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样板。
此外,我省还将以环京津的县(市、区)为重点,以“高新农业技术展览、蔬菜种植基地、会展农业、花卉农园、农业主题公园、温室瓜果采摘、生态餐厅、商务办公、租种农田、温泉度假村、高端艺术庄园”为基本模式,打造京津走廊高端休闲农业。以京津周边6个设区市为重点,以“农业公园、观光农园、休闲农场、教育农园、森林公园、采摘基地、民族风情民俗体验、牧场农家院”为基本开发模式,打造具有先进特色的都市生态型现代乡村。
作为富裕农民、提升农业、美化乡村的朝阳产业,休闲农业正在成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纽带。目前,三地正在通过建立休闲农业联盟,发挥各自优势,实现信息共享、标准互认、群体互通、活动互动、线路互联,进而促进休闲农业协同发展。
青龙构筑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带
2016-5-23 11:03:59 来源:河北新闻网 作者:宋柏松
河北新闻网讯(河北日报记者宋柏松 通讯员田立民)今年以来,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力压减玉米等大田作物种植面积,着力发展林果、食用菌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。截至目前,共发展苹果、板栗、核桃等经济林4.6万亩,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,积极构筑秦皇岛北部山区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带。
优化调整农业结构。以建设省级中药材生产大县、市级食用菌特色产业基地为目标,科学规划布局,转变发展方式,做强“林果、畜牧、中药材”等主导产业,积极发展“蔬菜(食用菌)、杂粮、桑柞蚕”等特色产业。通过“去库存、减成本、补短板”,彻底改变过去施化肥、打农药、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产能过剩、消耗过度、污染加重、食品不安全等问题,多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,实现产地与消费地无缝对接。
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。坚持体制机制创新,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创办领办现代农业园区,逐步构建起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、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园区经营管理机制。整合涉农部门各类产业扶持资金,向现代农业园区倾斜。发展新型园区,加快林果、蔬菜(食用菌)、中药材等绿色产业园区建设。
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、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的新路子,发展多业态农业,延伸农业价值链,开发农业多种功能。引导龙头企业向一产拓展,配套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基地,鼓励以种养业为主的园区向二三产业延伸,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、营销、休闲旅游等产业,配套发展包装、仓储、运输、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,实现一产为基础、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目标。力争到2020年,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%。
大力发展品牌农业。积极对接京津冀科技型大企业,在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、绿色加工、现代农业园区创建、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。发展订单农业,创建农产品绿色生态有机品牌,抢占国内外市场,打造燕山绒山羊、燕山黑猪、金澜山苹果、京东板栗等品牌,完善全产业链条监管机制,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、有机农药,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,逐步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,打造生态优势品牌产品,提升整体竞争力。
来源:河北日报
作者:
上一篇:唐山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
下一篇:迁安“吃钢”产业迈向高端制造业
- 政府部门
- 生态联盟
- 社会组织
- 会员单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