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河北   ●   美丽中国     今天是:

要闻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时讯要闻 > 要闻
京津冀协同发展看承德(二):生态共建,共享碧水蓝天
发表时间:2018-03-02

京津冀协同发展看承德(二):生态共建,共享碧水蓝天

    □通讯员李 王思力 河北日报记者 李建成

    进入夏季,承德群山披翠,处处郁郁葱葱、生机勃勃。

    为了让天更蓝、水更清、山更绿,承德把生态建设提到“生命线”高度,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,加快推进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。通过共享共建、联防联治,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,研究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,强化对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,生态文明建设率先破题。

    打响五大攻坚战,改善空气质量

    526清晨,承德市大气污染防治义务监督员张春香打开窗户,望一望蓝天,嗅一嗅空气,查一查手机,然后在小本子上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情况。“我要通过自己的眼睛‘明察秋毫’,为承德天更蓝、空气更清新贡献力量。”张春香说。

    治霾得对症下药,承德率先完成了大气PM2.5来源解析工作,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。根据解析结果,打响了“减煤、治企、控车、抑尘、禁烧”五场攻坚战,深化大气污染防治,持续改善空气质量。

    在减煤上,推广清洁能源,发展木煤产业,可替代原煤65万吨;对3万户居民原煤散烧问题进行治理;在治企上,累计投入13.2亿元,实施治理工程74项,安装污染治理设施55套,责令停产治理企业14家,对92家企业实施了24小时在线监控;在抑尘上,整治施工工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,对2558公里的主次干线,41.3万平方米问题区域,进行硬化、绿化,矿山植树2727万棵,修复面积3.3平方公里;在控车上,达不到国Ⅵ标准的车辆一律不予办理转入手续,连续三年及以上未年检的车辆给予强制报废,淘汰黄标车1454辆,210辆燃气、59辆电动新能源汽车已投入运行;在禁烧上,坚持“疏堵结合”,推进秸秆综合利用。取缔露天烧烤540处,新安装油烟净化设施254台。

    此外,以7个行业为重点,开展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情况调查工作,选取5家重点企业率先开展治理。截至4月末,市区大气优良天数达到97天,同比增加11天。

    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,大气污染防治不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,需要三地共同参与、共同治理,才会天更蓝、气更爽。”市环保局局长陈恩惠说。京津冀三地毗邻,任何一个区域的污染物都容易对其他区域造成污染,因此如何在大气治理中进行区域协作,显得尤为重要。

    雾霾治理联防联控,三地正在构筑“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”,承德划为一般控制区,对PM2.5年均浓度等主要污染物划定“大气环境红线”。期盼蓝天白云共呼吸,不再是奢望。

     做好“六水文章”,涵养京津水源

    欢快的潮河水、滦河水,在承德大地蜿蜒前行流进密云水库和潘家口水库,滋润着京津冀。密云水库56.7%的水来自承德,潘家口水库则有93.4%的水来自承德。

    曾经,丰宁小坝子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地,漫漫黄沙威胁着京津。如今,承德和北京携手实施“稻改旱”工程,年节水量超过4个西湖的蓄水量。

    地处京津上风上水的承德,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地。该市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,充分发挥水资源丰沛的优势,坚持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产,做好生态造水、工程蓄水、多元节水、管理要水、环保治水、产业兴水“六水文章”,着力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。

    该市在全市8条主要河流深入实行“河长制”,共设置80个跨县区、跨乡镇生态考核断面,每月对断面水质情况进行监测,通过按月扣缴生态补偿金以及年终问责等措施,强化责任落实。去年以来,共投资约28亿元,启动治理项目92个。

    为确保全市水质稳定,该市对全部水质监测断面开展了清查整治行动。市区水源地保护区内的11个违规项目已经全部停止排污行为,取缔关停采砂场7家、取缔养殖场排污口2个、关停砖厂2个;11座桥梁、7条道路已全部落实风险防范措施、设置危险品禁限行标志。

    委托国内顶尖环保规划编制机构,编制完成了《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》《滦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》和《武烈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》,并结合正在开展的流域综合整治工作,有效提升了水环境质量。今年14月份的国、省控监测断面水质,首次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。

    同时,依托天然矿泉水、山泉水资源丰富、水质优良的独特优势,大力发展矿泉水、山泉水产业,带动植物蛋白、功能饮料、白酒啤酒等食品饮料产业发展,打造新的增长点。依托优质水源,大力发展水源地农业,叫响京津水源地有机农业品牌。围绕河流、水库、湖泊的沿线景区开发,打造人文水环境、水景观,培育涉水高端旅游产品。借助丰富的水资源,为大数据中心提供制冷需求。采取工程调水等措施,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,可以给承德带来滚滚财源。利用水能资源,建设水利电站,改善一片环境,带动一地经济,致富一方百姓。

    实施八大工程,创建国家森林城市

    坝下已是群山叠翠,塞罕坝机械林场才刚刚新树吐绿。54年,塞罕坝林场几代人培育出了全省10%的森林蓄积,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,每年为辽河、滦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.37亿立方米。塞罕坝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历程是承德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。

    该市通过实施八大工程,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。实施城乡一体绿化工程。采取建设小森林的方式,按适地适树的原则,选栽树体高大、冠形良好的乔木,向空间延伸。市区围绕“主题突出、特色鲜明、功能完善”的目标,对佟山、罗汉山等4个较大山体公园进行改造升级,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,让广大市民看得到绿色、闻得到花香、听得到鸟鸣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、京冀水源林、再造三个塞罕坝四项重点生态治理工程,重点治理土地沙化、水土流失等,防止生态脆弱区进一步扩大,实现美化与生态功能的有机统一。同时,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,改善农村的生态质量和环境面貌,推动城乡生态系统一体化发展。

    实施经济林建设工程。按照“因地制宜、适地适树、增绿增收”的原则,多渠道、多途径筹措资金,解决建园苗木、水利配套等所需资金,采取“科技帮扶、效益分成”的机制,重点建设板栗、苹果、山楂等七大经济林基地。

   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。以高速公路、铁路、国省干道等为重点,按照“四季常绿、三季有花,内外搭配、相映成趣”的要求,打造一批道路绿化精品,形成绿色通道网络。以滦河、潮河、辽河、大凌河四大水系为重点,采用水岸绿化模式,加大水系绿化力度。市区内的武烈河、滦河两岸滨水森林景观,增加乔木的比重,丰富造林树种和配置方式,形成林水生态廊道。同时,加大湿地保护力度,制定湿地保护利用计划,重点做好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、16处省级湿地公园的申报工作,全面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。

    实施矿山复绿工程。以实施“百矿披绿、河水还清、花园式选厂”工程为抓手,严格制定年度《矿山企业生态环境建设方案》,实施损毁山体修复专项行动,以沿路、环城露天开采重点矿山,武烈河上游、隆化韩麻营、承德县甲山三个重点区块为重点,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和花园式矿山创建工作。

    实施营林开发工程。对生长不良、防护功能低的林地,实施低质低效改造工程,提高森林质量。利用现有森林、湿地等资源,完善基础设施,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。积极推广林下中草药、林下食用菌、林下柴鸡散养等立体复合经营模式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

       此外,该市还将重点实施强基护绿、林业改革创新、森林文化三大工程,形成相互衔接、科学规范、系统完善的生态建设制度体系。目前,承德有林地面积3360万亩,森林覆盖率56.7%,高出全省平均30个百分点。如今,承德这个可以让人“深呼吸”的地方,吐息之间,绿韵飞扬。



来源:河北新闻网
作者:
冀ICP备2021029029号-1
促进会地址: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石中路375号金石大厦B座304室   电话:0311-86964236/0311-86962760 监督电话:0311-86964236
网站服务地址:石家庄市新华区313号   邮 箱:hbstwmw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