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河北   ●   美丽中国     今天是:

文明乡村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明乡村
走近国家级非遗——威县乱弹
发表时间:2022-06-22
霍建芳
 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威县乱弹在河北特别是冀东南一带,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及较广的影响力。我有幸到威县工作,对威县乱弹这一古老独特剧种有了更近更深的了解。
威县乱弹的历史形成与发展
  威县乱弹是河北省的重要地方剧种,历史悠久、声腔独特、剧目丰富、表演粗犷,是河北“四大剧种”(昆、高、丝、乱)之一,被专家誉为中国戏曲的“活化石”,具有极高的历史、文化和科学价值。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  威县乱弹有着较为久远的历史。迄今所知,最早有关乱弹腔的记载是清初刘献廷的《广阳杂记》。刘献廷生于1648年(清顺治元年),卒于1695年(康熙三十四年)。据此,戏曲史家、著名学者王芷章在《腔调考源》中推断,乱弹腔产生于顺治末年到康熙中叶之间的三四十年间。这说明,乱弹已有三百多年历史,比京剧早形成至少一百年。
  明末清初,随着南北通商贸易的繁荣,陕西、山西商人去南方经商,将关、陕流传的“西调”“西秦腔”以及“秦优”的戏曲活动,传到南方的安庆、石牌、枞阳一带。南北艺人的合班,又使南北腔调相互融合,衍变出“梆子乱弹腔”。随着“秦优”和徽班艺人的戏曲活动,“梆子乱弹腔”便在大江南北广为传播了。
  清朝隆二十年至三十一年间,直隶清苑县进士李声振的一首《百戏竹枝词》,具体描述了在直隶一带演唱的乱弹腔。原文为:“渭城新谱说昆梆,雅俗如何占号双?缦绸谁听筝笛耳,任他击节乱弹腔”。这说明此时乱弹不仅已在河北演出,而且因其雅俗共赏受到普遍欢迎。
  乱弹腔在河北威县一带广为传播,在其发展过程中,受到燕赵民俗和北方弦索声腔、梆子腔声腔的影响,其风格渐而趋向高亢激越,浑朴粗犷。其主要唱腔仍保持着原来的基本调式,伴奏沿用唢呐、笛子和弦索。由于保留了南曲以檀板司节奏的习惯,渐而取消了梆子击节,弦索也渐而不用,伴奏乐器便形成以笛子、笙、唢呐为主自成体系的成组乐器。至清嘉庆、道光时,乱弹已形成自已“唱腔悠然以长、伴奏音繁节促”的独特风格,脱颖而出,自立门户了。
  清嘉庆、道光年间,乱弹即在威县官道两侧扎牢根基。随着乱弹班演出范围的扩展,渐传至顺德府(今邢台市) 的巨鹿、隆尧一带 。清同治末年,传到今石家庄附近的藁城、元氏、赞皇一带。威县乱弹的演出地域东到济南,西到上党,南跨黄河,北越燕山,吐芳冀鲁,饮誉津门。清同治、光绪年间,出现了东路、西路乱弹的分流,即部分乱弹艺人不断吸取其他剧种的长处,发展变化较大,逐步形成了东路乱弹。至清末民初,东、西两路乱弹已分别发展而成为沿用同一名称的两个“剧种”。而此时,威县乱弹班社众多,名伶辈出,两路乱弹交相辉映、极盛一时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冀南地区活动着众多乱弹班社,据统计,仅威县就有39个乱弹班社。在这一带著名的东路乱弹班社有“孟家班”,掌班孟宪坤;“凤义班”,掌班宋长岑;“黄金庄班”,掌班李久娥;“高村乱弹班”,掌班麻义群;“冠县乱弹班”,掌班盛利。西路乱弹班社有“郭桥班”,掌班吴发戌;“南大章班”,掌班周老太;“花窝班”,掌班张文玺;“义和会乱弹班”,掌班杜老润;“李东海班”,掌班李东海;“河里庄班”,掌班王计存;“冶村班”,掌班王其昌。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,涌现出王常发、闵五奎、孟宪坤、张立山等一大批技艺高超的名演员。威县乱弹的繁荣程度由此可见一斑。
  建国后,威县乱弹取得空前发展。1954年,以凤义班、孟家班、小老王班三个乱弹班为基础,成立了威县乱弹剧团。涌现出宋长岑、王书梅、王金海、宋小来、史桂枝等一大批著名乱弹演员。五十年代排演了《满江红》《铁冠图》《临潼山》《杨金花夺印》等传统剧目。六十年代,排演了《紧握手中枪》《八一风暴》《洪湖赤卫队》等现代戏,《摘星楼》《赵氏孤儿》《潘杨讼》《碧血扬州》等二十多出新编历史剧。文革中,威县乱弹剧团首创《红灯照》一剧(早于中国京剧院创作的《红灯照》很多年)在山西太原演出,引起轰动,又受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(后任国务院副总理)之邀,赴大寨演出,陈永贵代表大寨群众,赠送给威县乱弹剧团用毛主席像章镶嵌的旗帜一面,并与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。1980年,威县乱弹剧团编排的大型古装戏《王怀女》,由河北电视台录制,中央电视台、河北电视台多次播放。
威县乱弹的艺术特色
  威县乱弹唱腔极具特色。以板腔体为主,有些剧目还保存着“曲牌连套体”诸腔杂陈等元曲和诸宫调的特色。其声腔包括:乱弹腔、昆腔、扬州乱弹、高腔、罗罗、唢呐二黄和杂腔小调。板式以“二鼓头”和“慢板”(亦称慢乱弹或慢流水)、流水板、一鼓头等板式为主。演唱上近丝弦腔,而更为浑厚、粗犷。演唱时男女腔均以本字咬音,假嗓拖腔,唱词为上下句结构,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基本句式,昆腔词格为长短句。
  威县乱弹伴奏曲牌众多,流传至今的有100多支。其中,混牌子主要来源于昆腔,一般都有唱词和锣经,如山坡羊、粉蝶儿、大泣颜回、朝阳歌、一江风等。清牌子分大唢呐曲牌、笛子曲牌、海笛曲牌三种,常用的有大开门、小开门、扬州开门、二板揣、老调揣、开门序、唢呐皮、步步娇、四上鲜等。乱弹锣鼓经“开台锣鼓”和“身段锣鼓”极具特色。伴奏主要采用唢呐、笛子和笙等管乐器。在音乐的用律上,采用“纯律”。唱腔与伴奏采用“支声复调”的多声部音乐表现形式,每个声部在整体制约下独自进行,形成独特而微妙的旋律对比效果。
  威县乱弹角色体制规范,分生、旦、净、丑四大行,若干小行。乱弹原有末行,后归到生行和净行。其表演古老浑朴,粗犷热烈,注重唱、做、念、打。老生为生行之首,重头戏较多。武戏表演特技有:飞锥穿叉、滚绳卷帘、叼碗捉提、簸粮下高、上吊荡人、吊辫子等。
  威县乱弹剧目丰富,约有300多出。代表剧目有:《临潼关》《广武山》《煤山》《两狼山》《石佛寺》《全忠孝》《白逼宫》《王莽篡朝》《大上吊》《调寇》《金钱豹》《顶灯》等。
威县乱弹的发展现状
  尽管历史悠久、源远流长,并有着辉煌的历史时期,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乱弹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困境和诸多挑战。受艺术审美意趣的多元化及现代娱乐传媒的冲击,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,戏曲已不再是人民最主要的活动之一,其受众群体逐年缩减,关注度不断下降,戏曲赖以生存的基础日趋薄弱,即使在乱弹发源地威县,也陷入观众不断流失、人才队伍日趋萎缩、乱弹艺术濒临灭绝的窘境。威县已经没有一个专业剧团,只剩冯庄一个农村业余剧团和几个社火班维持着乱弹的一丝命脉。近年一些有造诣的老演员相继谢世,抢救和保护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。
  为挖掘抢救威县乱弹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威县秉承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原则,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成立了威县乱弹协会,建成了威县乱弹艺术展馆和威县乱弹纪念馆,整理出版了《威县乱弹唱腔》《威县乱弹曲牌》《威县乱弹舞台艺术》等乱弹书籍,录制了《高平关》《汴梁图》《顶灯》等传统优秀剧目的视频资料,确定了乱弹艺术传承人,并每年给予传承人财政补贴。近年来,还多次组织乱弹艺术展演、汇演、比赛等活动,为保护传承乱弹艺术起到很大作用。
对威县乱弹创新传承的思考和建议
  威县乱弹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刻的历史延续性,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,更重要的是承载着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、道德伦理、审美情趣,承载着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基因。对其加强保护传承,弘扬其当代价值,关系到民族之魂,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命脉和文化自信的建立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准确论述:“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无论哪一个国家、哪一个民族,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,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,这个国家、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”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,关系‘两个一百年’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”。
  尽管有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保护、抢救措施,做了大量工作,威县乱弹在创作、演出、传承方面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,濒临失传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。对此,特提出以下建议,供相关人士参考。
  一、积极推动专业剧团建设,并对民间班社给予扶持。着力打造一个专业剧团,对剧团演员悉心培养,创造时代经典作品,保证威县乱弹更好的传承和发展。同时,鼓励民间班社的发展,可采用民办公助的方式予以扶持,并在场地建设方面给予支持,使其有固定的排练和演出场地。
  二、加大对艺术创作的扶持力度,打造符合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。对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员,鼓励其在保证威县乱弹本质特征基础上,不断交流学习,解放思想、开阔视野,通过征集整理、借鉴移植、改编创作等方式繁荣剧本剧目编创,对乱弹的表演形式、服装、戏曲内容、舞台设计等方面大力创新,打造出雅俗共赏、与时代同步的优秀作品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。
  三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、培养机制,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。畅通优秀戏曲人才引进通道,提供待遇保障,吸引和招徕高素质人才。同时,建立健全威县乱弹演艺人才培养机制,职称评定、工资待遇等方面向演艺人才倾斜,形成普通艺术人才培养、优秀人才选拔、拔尖人才再造、领军人才推出机制,使人才教育与任用之间渠道畅通,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,造就新一代乱弹艺术的领军人物。
  四、深入开展“戏曲进校园”工作,加强乱弹艺术的普及推广。积极编写适用课本,开设威县乱弹相关课程,聘请乱弹从业人员到校园中进行演出、讲学,开展有关威县乱弹的课外文化活动,调动学生欣赏、学习威县乱弹的积极性。
  五、充分利用新媒体,加快传播和宣传方式的创新。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、信息散发覆盖面广、交互性强等优势,要建立专业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微博,以实现乱弹艺术的线上宣传展示和专业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交流。充分利用抖音、快手、B站等现代传媒,不断扩大受众群体规模,让更多的人了解乱弹、欣赏乱弹、热爱乱弹。
  戏曲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艺术结晶,是我们重要的文化命脉之一。在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,传统、非物质文化的珍贵和对其展开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在国家大力倡导“文化自信”,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,在各方辛勤汗水的浇灌下,威县乱弹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必将焕发活力、重放异彩。
 
(作者系农工党邢台市委副主委、威县政协副主席)
冀ICP备2021029029号-1
促进会地址: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石中路375号金石大厦B座304室   电话:0311-86964236/0311-86962760 监督电话:0311-86964236
网站服务地址:石家庄市新华区313号   邮 箱:hbstwmw@126.com